为落实全国教育大会精神,厚植学生爱国主义情怀,踏踏实实修好品德,成为有大爱大德大情怀的人;增长学生知识见识,沿着求真理、悟道理、明事理的方向前进;培养学生奋斗精神上,做到刚健有为、自强不息;增强学生综合素质,培养创新思维;在学生中弘扬劳动精神,教育引导学生崇尚劳动、尊重劳动。商学院在2018年11月-12月开展了“家人·家乡·家国”主题征文活动。
主题征文活动做到了全过程育人、全员育人和全方位育人:征文涵盖商学院本科生、硕士生和博士生三个层次;各党支部、团支部、发展对象党校学员、预备党员党校学员、入党积极分子党校学员、团校学员、2018级本科生积极参与;作品主题包括乡俗、帮扶、爱心、公益、城市、经济、社会等各个方面;评委由组织员、校内专家、学院专任教师、班主任、辅导员等参与。共收到商学院学生作品共412项,经过由10位老师组成的初评委员会评审,从中评选出199项作品进入复评环节,由4位专家组成的复评委员会共评选出一等奖作品20项、二等奖作品28项和三等奖作品32项。
“家人•家乡•家国”主题征文活动以学习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为出发点,认真贯彻落实党的十八大和十九大精神,为广大学生提供一个能够充分展示自我内心世界的平台,表达对青春的珍视和对未来的展望,激发责任感、使命感以及爱团、爱党、爱国的意识,关注国家命运,紧随时代潮流,自觉珍惜青春时光,加强对国家当代社会的认同感和归属感。在学院党委引导下,学校关工委老同志和学院老教授的大力支持,征文活动已开展五届。此品牌活动已积极申报了上海市教育系统关心下一代工作品牌。
第一届“家人•家乡•家国”征文活动以“青春对话梦想”为主题,2014年11月5日至23日开展。共收到征文242篇,评选出10篇优秀征文,包括一等奖2篇、二等奖3篇、三等奖5篇。
第二届“家人•家乡•家国”征文活动以“青春梦想,我与祖国有个约定”为主题,在2015年11月17日至12月3日开展。共收到征文267篇,征文对“如何度过有价值的青春”、“个人奋斗与民族振兴的关系”等问题作了深度思考,评出一等奖2篇、二等奖3篇、三等奖5篇、优秀奖5篇。获奖作品将个人梦想与中国梦紧密结合,联系当前经济、社会发展实际,具有较强的思想性、时代性和针对性。
第三届“家人•家乡•家国”征文活动以“承家国精神,献少年情怀”为主题,在2016年11月17日至12月3日第开展。共收到征文367篇,评出一等奖2篇、二等奖3篇、三等奖5篇、优秀奖5篇。优秀作品密切关注改革发展和国计民生,反映了忧国忧民、以天下为己任的情怀,体现出当代大学生的社会责任感。
第四届“家人•家乡•家国”征文活动以“乡村振兴,城市美好,勇于奉献,在实现中国梦的生动实践中放飞青春梦想”为主题,在2017年12月20日至2018年2月25日开展。共收到学生作品共1115项,评选出一等奖35项、二等奖70项、三等奖105项。内容涉及乡民、乡貌、乡俗,帮扶、爱心、公益,城市、经济、社会,学涯、职涯、生涯等方面。
第五届“家人•家乡•家国”征文活动以“理想信念,志存高远,脚踏实地,抒发家国情怀”为主题。学生作品把个人前途命运与国家富强、民族振兴相融合,在坚定理想信念上下功夫,志存高远,脚踏实地,也不忘仰望星空,勇于承担传播知识、传播思想、传播真理,塑造灵魂、塑造生命的时代重任,争当时代的弄潮儿,勇做人类文明的传承者,在历史的发展轨迹上刻下自身个人的烙印。
篇章一:一湾乡愁,乡思脉脉——家与乡的情怀勾连。2018级本科生罗成威同学在《那人那乡那国》写道:“上海秋天再美,也不及家乡的四飞落叶,稻花乡野。在这远离我所依恋故土的陌生城市,我能感受到人情的温暖以及城市的关怀,但终难免掺杂着陌生与不适,总有一种漂浮,难以落地。”由上海的秋天想到家乡的秋天,落叶须归根,游子须归家。正如郁达夫写:“这北国的秋天,若留得住的话,我愿把寿命的三分之二折去,换得一个三分之一的零头。”个人对家乡的情感极为强烈,家乡作为一分情思,深深埋藏于我们的内心深处。篇章二:杨柳相依,以心相待——我与他人的关系。2018级本科生刘姝言同学,在她的《我,他,他们》作品中,对于个体之间应有的关系进行了论述,她认为,人与人之间,应该是善良的,是友爱的。我们坚信,只要我们主动去用温柔对待别人,用自己的一份力量去净化这缺乏人与人之间情感的社会,就会有一天收获一个人们互相关爱的,美好的世界。正因为人是社会的,所以要学会与人相处,学会自处,学会协调,如此方能与人温暖,与己心安。这便是刘姝言同学想要告诉我们的,也是我们应当牢记于心的。篇章三:暖暖家风,伴我成长——家风对成长的影响。在我们的成长过程中,家风对我们有着深入骨髓的作用,良好的家风将成我们身上的闪光点伴随我们终生。在家人家乡家国活动中,对家风的描写成为一道靓丽的风景线。2018级本科生廖浚丞同学在他的作品《从最小国到千万家》写道,在他幼时,父母在辛勤工作的同时也不忘记用心陪伴孩子,用一滴滴的汗水、一点点的鼓励将父母之爱挥洒在孩子的成长过程中。在给予孩子最深刻的爱的同时,也带给了孩子坚韧与发自内心的乐观、自信。篇章四:胸怀祖国,心系家乡——根植爱国主义情怀。在2015级本科生班文丽同学的《出国你还回来么》,她始终坚持着出国就一定会回国的观点让人震撼,祖国予我沃土,我亦此生不负,这是她和祖国之间的约定。2018级博士生崔华雪同学的《异家一国》,她从自己在国内的生活和在台湾的生活层面分别展开,从家乡菜到台湾精美的糕点,再到与张教授和孙老师的谈话中透射出一股爱国哲理,虽然大陆和台湾相隔两岸,但爱国情怀始终紧紧联系在一起,没有分别,这是一种当代爱国主义新境界,短短的故事深深感染着我们,我们的家永远是中国,我们爱脚下的这片热土,爱的深沉。
(供稿:廖浚丞(学)、罗成威(学)、冯继源(学)、钟慕天(学)、方子琳(学)、徐松伟 编审:王雅静 收稿日期:2019年1月8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