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月20日下午2时,联合国大陆架界限委员会委员、国家海洋局第二海洋研究所研究员、博士生导师吕文正教授在我校行政楼5楼会议室作题为“大陆架划界博弈与我国海洋维权斗争形势”的专题报告。上海国际问题研究院副院长杨剑教授和数十位老师、我校法学院的师生参加了本场报告会。报告会由法学院院长宋晓燕教授主持。
在讲座开始之前,宋晓燕教授首先对吕文正教授的个人工作经历及主要学术著作进行了简要介绍,并对吕文正教授的到来表示热烈欢迎。在热烈的掌声中,吕教授作为主讲人开始了自己的报告。
吕教授表示很高兴首次来到上海财经大学与同学们分享“大陆架划界博弈与我国海洋维权”。他将讲座主要内容分为五个部分,依次为:1.海底资源勘探开发是推动建立《联合国海洋法公约》大陆架制度的主要动力;2.《公约》大陆架制度产生的历史背景与意义。3.《公约》大陆架制度与大陆架界限委员会;4.大陆架划界案审议进展与委员会面临的挑战;5.我国海洋维权斗争面临的严峻形式。
吕教授以1945年9月的杜鲁门公告作为逻辑起点,讲述了几个重要历史节点对《联合国海洋法公约》的制定产生的影响及意义,并针对1982年《联合国海洋法公约》建立的三个制度展开叙述,包括200海里专属经济区、大陆架、和国际海底区域。他提到,在庆祝82年《联合国海洋法公约》生效时,联合国秘书长形容公约为:“本世纪最伟大的成就之一”。它既为沿海国建立了一种公正、和平的确定大陆架的模式,又为开发利用人类共同继承的财产-国际海底区域及资源奠定了基础。此外,吕教授谈到岛屿国家和岛屿的法律地位,具体讲述了公约第121条的岛屿制度,委员会自2001年起共收到80个正式划界案,至今已完成30个划界案。
最后,吕教授从工作负担、争端划界案的处理、复杂划界案的审议(如:日本划界案、冰岛划界案)等几个方面介绍委员会目前面临的挑战。吕教授针对近年周边国家提出的专属经济区、大陆架划界主张(东海、南海问题升温的催化剂),周边国家过度扩张大陆架侵犯了我国核心利益与参会老师和同学们一起探讨,并对中国东海200海里以外大陆架部分划界案、南海仲裁案裁决的影响、仲裁庭裁决及前景进行介绍。吕教授深切的说:维护海洋权益是时代赋予我们这一代的历史责任。
在讲座结束之际,前来参会的部分老师和学生们就一些问题与吕教授进行了热切的交流。随后,在同学们热烈的掌声中,持续了近三小时的精彩讲座圆满结束。宋晓燕教授最后对吕老师的精彩讲述和互动表示感谢。
(供稿:刘洁 供图:王绚 编审:任斌 收稿日期:2018年11月22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