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新闻

上海财大新生共上“开学第一课”,深刻体悟“一切为着建设祖国”光荣传统

来源:新闻网

字体:

“大学生如何通过行动去爱国”“个人发展与国家民族的前途命运究竟是什么关系”……在一项针对大学新生的调研中,这是不少学生提出的共性问题。为学须先立志。针对青年学子的困惑,今天(9月8日)上午,上海财经大学2024级全体新生共上一堂耗时三个月打磨的 “开学第一课”,不少新生在课后感慨“内心久久不能平静”。

课程主题“一切为着建设祖国”,主讲人是上海财经大学党委书记许涛和师生代表、校友嘉宾以及校外嘉宾。课程分为“前辈足迹共踏寻”“爱国情怀意正浓”“青春报国正当时”三个篇章,结合情景讲述、舞台剧、思政微课等生动形式呈现了上海财经大学“一切为着建设祖国”的光荣传统和师生矢志报国的坚守与担当。

熠熠生辉的校史,与国家民族命运同频共振

“回望历史,上海财经大学始终是一所‘永远跟党走’‘一切为着建设祖国’的红色高校,与国家和民族命运同频共振。”课程伊始,许涛从回顾校史开始,生动讲述了上财人在百余年校史中为人民战斗、为祖国献身、为幸福生活奋斗的感人事迹。

1934年,学校首任教务主任马寅初为上海财经大学的前身——国立上海商学院首届毕业生题词“经济匡时”,寄望学子胸怀祖国、志存高远、担负起天下兴亡的重任;1954年,老校长姚耐为毕业生题词“一切为着建设祖国”,广大学子积极响应这一号召,扎根东北、西北、边疆,以自己的实干精神,为国家建设做出了可贵的贡献;步入新时代,学校坚持把“永远跟党走”作为旗帜鲜明的办学方向,围绕国家建设和发展需求,在推进世界一流学科建设、深化一流人才培养、提升一流大学科研能力、打造一流育人环境、传承上财特色文化等方面取得了突出的成绩……

课程现场,上海财经大学教授、现挂职吉林财经大学副校长杨楠,吉林财经大学统计学院原党总支书记曲晓东,吉林财经大学教授、1958年上财援建吉财王允孚先生之女王北星三人共同讲述了一段66年前“一次援建 ,一生奉献”的感人故事。

1958年,29名风华正茂的上财优秀教师,响应祖国号召,携老扶幼、举家迁徙来到了吉林长春,援建刚刚成立不久、紧缺师资力量的吉林财贸学院。他们在筚路蓝缕中艰苦创业,在矢志奋斗中教书育人,把青春和热血播撒在黑土地上,培养了一批又一批优秀的财经类专业人才,为我国财经高等教育事业作出了重要贡献。

“一生爱国、一生简朴、一生奉献,这就是老师身上鲜明的底色。” 曲晓东回忆恩师、统计学教授王思立一生勤俭节约,从不铺张浪费。他是当时少数拿“一沓”工资的老师,但是他没有拿钱去享受,不仅衣服很少,而且每件衣服都打有补丁,只要还能穿坚决不让别人给买新衣服。他一生笔耕不辍,先后出版了《统计学通论》《数理统计学》《统计学原理》等著作,对我国统计研究、统计事业发展奉献了毕生的心血和汗水。“生活上要向下看齐,工作上要向上看齐”,王思立生前的这句口头禅影响了无数学生。

这样的精神依旧在延续。

金融学院的戴国强教授正是其中一例。从1979年1月入读金融专业,到后来留校任教,戴国强已在上海财经大学已经度过了45个年头。2023年,他凭借学术上的突出成就荣获“中国金融学科终身成就奖”。 时隔一个月,平时简朴的戴国强主动与上海财经大学教育发展基金会联系,将奖金、稿费等积蓄共计100万元捐赠给学校,设立“戴国强-弘毅奖学金”,重点支持金融学院、商学院品德优良,学习勤奋的优秀学生。谈及设立“弘毅奖学金”的初心时,他说:“士不可以不弘毅,任重而道远。希望青年学子树立远大的理想,培养坚定的意志,努力学习,积极锻炼。”

戴国强的学生方震宇如今是微众银行行长助理,回忆在学校的点滴,他不由感慨:“师从戴国强教授学习的宝贵经历,让我至今都感受到‘金融报国’的榜样力量。”

当“小我”遇上“大家”,“得其大者可以兼其小”

“个人的生活和国家民族的事业,这两者之间到底是一种怎么样的关系?是不是只有牺牲自我才算为国奋斗?”马克思主义学院副教授张鋆发现,这是不少大学生感到困惑的问题。

“得其大者可以兼其小。‘个人的生活’和‘国家的事业’之间不是一道排序题,更不是一道单选题。在绝大部分情况下,它是一个双选题,两者是可以同时兼得的。” 张鋆说,“当我们把个人理想融入国家民族的事业中,也必然能够成就一番事业,也自然能把个人的生活过好。”

事实上,在上海财大,一批批学子将个人青春热血融入国家民族的事业中,成就了不一样的青春:2019级上财校友、巴黎奥运会网球混双银牌得主王欣瑜在奥运赛场上为国征战、拼搏奋斗;商学院博士毕业生王超聚焦新时代党和国家发展重大战略,立足财经专业优势,在科研中“啃下硬骨头”;第25届研究生支教团成员魏柯、蔡雨辰、万珺琰和洪玥与同学们奔赴云南、贵州、甘肃等地支教,在基层工作中磨砺成长……

目前,上海财经大学推出了包括“千村调查” “千企调查”“重走长征路”等社会实践活动,让青年人在大学四年立大志、明大德、成大才、担大任,真正把个人理想和国家民族的前途命运联系起来,在实现中国梦的伟大实践中,也同样能够书写出属于自己的精彩人生。

值得提的是,“开学第一课”现场还有上海财经大学基础教育集团旗下的附中附小师生代表的身影。近年来上海财经大学充分发挥大学引领作用,积极推进“大中小思想政治教育一体化”的建设成果。校方希望通过“开学第一课”的示范效应,共筑思政育人“同心圆”,让“一切为着建设祖国”的信念早早扎根在中小学生心中。

“思政课是在我们的心灵里搞建设的课程,它帮助我们认识世界、理解中国、确立志向。”许涛表示,对于大学阶段的学习和生活而言,首要任务要将个人发展主动融入党和国家的事业之中,才能成就出彩人生。“一切为着建设祖国正是上财人矢志不渝的理想信念。”

课程结尾,许涛还谈到,作为思政课的导课,这节课不仅仅是希望帮助这代青年了解自己的使命、如何完成使命,更是希望让思政课起到帮助莘莘学子解决思想困惑、确立人生志向的关键作用。“希望大家都能在以后的思政课堂上收获满满,走好人生的每一步,为实现民族复兴的伟大事业做出新贡献。”


最新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