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改版前栏目

【暑期社会实践】马樱花开,你我同在——国际工商管理学院“马樱花开”项目云南姚安弥兴小学支教及回访活动

来源:

字体:

6月25日至7月2日,由肖垭芳,朱瑜,余璇甫,罗瑶,胡怡青,王楚文,柳欢七名同学组成的上海财经大学国际工商管理学院暑期社会实践团队,在云南省楚雄彝族自治州姚安县弥兴镇展开了为期7天的“马樱花开”暑期支教及回访的实践活动。“马樱花开”项目是以上财师生与云南山区贫困儿童“一对一结对助学”形式为核心的爱心公益活动,每年的暑期社会实践团队都会来到云南姚安县当地进行支教和回访调研,深入当地,用眼去看孩子们的学习与生活,用耳倾听他们的心声与诉说,用心去感受他们的需求与渴望。此次云南姚安一行,向孩子们传递了上财人的爱与陪伴,也向同学们和社会大众传递了正能量与公益精神。

从东海之滨的上海到西南一隅的云南,36个小时的火车和5个小时的大巴,“马樱花开’暑期社会实践团队一路奔波终于抵达云南省姚安县的弥兴小学。傍晚时分,在弥兴镇团委老师的带领下团队成员们第一次踏进了弥兴小学的校门。弥兴小学位于姚安县弥兴镇,原本一栋教学楼因地震原因被认定为危房进行了拆除,只剩下一栋三层的教学楼分布着六个年级的六间教室,和一栋老师们住宿、办公的办公楼。在国家和社会爱心人士的支持帮助之下,弥兴小学的硬件设施有了一定的改善,半年前新换的桌椅让孩子们有了更好的学习环境,有几间教室配备了多媒体教学设备。但学校没有学生食堂,学生只能排队打饭到教室里进餐;没有正规的操场,只有一张破旧的乒乓球桌和几个鲜少使用的篮球架。

支教课程伊始,队员们针对短期支教的特殊性,结合每个年级学生的特点,淡化了传统教学科目,开设了美术、音乐、手工、趣味密码等丰富的课程,不同的年级有着不同的教学课程安排;另外,还受到六年级班主任老师的邀请来到了毕业班的教室,为六年级孩子们的小升初考试加油打气。丰富有趣的课程教学寓教于乐,受到了学生们的热烈欢迎和满心期待,也帮助他们激发动手能力、创造力、想象力等,鼓励他们发挥自己的能量创造不一样的精彩。

破冰课上,击鼓传气球和萝卜蹲的游戏让队员们和四年级的小朋友们迅速打成一片,在欢快的气氛中彼此熟络起来;密码课上,胡怡青同学用生动形象的方式介绍了摩斯密码,孩子们活学活用,纷纷举手上台表演让大家来猜自己创立的密码;手工课上,孩子们拿起手中的画笔,蘸上五彩的颜料在道具鸡蛋上涂画着,不一会儿形态各异的彩鸡蛋就降生在了孩子们稚嫩童真的画笔下;音乐课上,教室里不时传来清脆响亮、韵律起伏的童声,“虫儿飞,虫儿飞,你在思念谁”的歌声在校园里久久飘荡。

每天放学后,在班主任老师们的带领下队员们对受助孩子和家境相对困难的孩子进行了家庭回访。实地回访过程中,通过班主任老师的详细介绍,与孩子的父母或祖父母的对话,队员们对孩子们的生活和成长环境有了更切实的了解。一位同学父母长年外出打工,父爱母爱的缺失让他变得沉默内向不爱说话,而家境的贫困让打预防针的一百元钱还要靠奶奶给西瓜农户除草干农活才勉强补齐,即便现实如此依然掩不住他对中国名著的热爱,当谈起《水浒传》《孙子兵法》时他眼神中的星芒熠熠闪耀;另一位同学的母亲已是癌症晚期,疾病缠身让这个家举步维艰,孩子每晚放学回家的第一件事就是帮妈妈做饭,小小年纪已经挑起了家务的重担,队员们问长大后想干什么,他坚定地说:“要努力学习,长大后好好照顾爸爸妈妈。”;还有个一年级的同学,和爷爷奶奶挤在不足十平米的泥瓦屋中,光线昏暗得根本没有地方能好好做作业,返程的路上队员们遇上才归家的他,原来他一放学就到农田里去帮奶奶干农活,收菜心,搀着奶奶一起回家。这样类似情况的孩子在姚安县不在少数,家境困难,生活拮据,现实的重担就这样沉沉地压在了孩子们的肩上。经济发展的落后、地理区域的限制、教育资源的不公、师资力量薄弱等等都成为了这儿的孩子们无法获得良好教育的重要原因。

在活动的第三天中午,“2016年马樱花开爱心助学金发放仪式”在弥兴小学的四年级教室里举行,仪式依次由姚安县团委书记、“马樱花开”团队学生代表和弥兴小学校长发言,并现场递交协议、领取助学金,将来自上海的爱心人士的捐款发放到了受助的孩子们手中。整个仪式流程正规,内容完备,助学金交付时多方见证,确保了活动的透明性和公开性,也切切实实地将爱心传递到了真正需要帮助的孩子们的手中。

相聚的时间总是飞逝流转,仿佛踏上这片土地的画面还在眼前,就到了说离别的时刻。许多孩子拉着队员们的衣角追问着下一次相见,不舍和留恋弥漫在弥兴小学的每一个角落。孩子们亲手做的手工和折纸扑面涌到了队员们的手中,每个人的记忆都镌刻下孩子们纯真的笑脸,透澈的双眸和悠扬的歌声,难舍难离。

在实践过程中,队员们克服种种困难,适应当地的环境,一步步走进了孩子们的小世界。同时积极和当地相关部门取得联系,进行项目的了解沟通,继续支持“马樱花开”一对一助学活动的持续开展。队员们一行带来的是爱与陪伴,是心与支持,然后成为信使将这一方田园的故事讲给另一方的人们听。一个人的力量固然微茫,但聚沙成塔,滴水成川,衷心地希望能有更多的爱心汇聚,为这一片久旱的土地带来甘霖雨露。

自2011年始,“马樱花开——云南姚安彝族贫困儿童结对助学”系列活动持续开展,得到了全校师生及广大社会爱心人士的鼎力支持。五年来,项目采取一对一实名制助学,将每个受助儿童与捐赠者资料对接,通过工商Y&V及当地政府与学校直接将爱心人士捐赠的400元现金送到学生手中,爱心人士对受助儿童的家庭情况非常了解,二者直接沟通,绝大多数形成了长期的关心爱护和捐赠行为,包括日常的学习生活用品,形成了“一次结对,长期关爱”的志愿服务模式,甚至有的老师、社会爱心人士利用空余时间到姚安去看望这些儿童。五年来,Y&V“马樱花开”结对助学项目共筹集近20万元助学善款,直接服务近500名(次)彝族儿童日常学习与生活。“马樱花开”系列活动曾得到《中国青年网》详细报道,连续三年获评“上海财经大学精神文明十佳好人好事”,Y&V“马樱花开”项目团队荣获2014年“上海市五四青年奖章(集体)”称号。

(供稿:朱瑜(学)、徐松伟 供图:肖垭芳(学)、王楚文(学)、余璇甫(学)、胡怡青(学)、罗瑶(学) 编审:王雅静 收稿日期:2016年7月4日)

最新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