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上海财经大学500强企业研究中心发布了“2014上财中国500强企业竞争力指数”榜单。该榜单不同以往以营业收入为标准,而是主要参考了扩大市场份额、可持续性发展和提高资源利用率等指标,并考虑规模、盈利和成长等层面因素。
1
行业竞争力两极分化严重
从宏观层面分析,2012年受到欧债危机的波及影响,中国500强企业业绩出现了大面积亏损(尤其是钢铁、煤炭、石油、远洋运输等行业亏损更甚)。这些企业是500强企业的主力军,从而使得竞争力指数在2013年出现严重下滑的态势。
2013年是改革之年,我国整体经济处在从旧常态向新常态转型过程中,企业发展中的深层次矛盾和问题愈发尖锐,企业进行转型升级需求愈发紧迫,因此,2014年中国500强企业竞争力维持低位运行。
在2014年综合竞争力排名前十的行业中,有5个属于服务业,另外5个属于制造业。在5个服务业中,银行业因其拥有较高的规模指数、盈利指数与成长指数而位列第一,同时,银行业和石化行业竞争力指数均有20%以上的升幅。而竞争力下降最严重的是黑色冶金行业和煤炭行业,分别大幅下降21.04%和16.72%。与2013年相比,煤炭采掘及采选业、黑色冶金业、建筑业、汽车及零配件制造业等跌出前十。主要原因是,我国重工业产能过剩、盈利能力下降,甚至有些行业总体盈利呈现负数,从而拖累了指数表现。新进入前十的4个行业,分别是电信、邮寄、速递等服务业,航空航天及国防军工业,通讯设备及其他电子设备、元器件制造业以及人寿保险业。
上海财经大学500强企业研究中心负责人分析认为,我国经济正在向形态更高级、分工更复杂、结构更合理的阶段演绎,经济发展已进入新常态。认识新常态、适应新常态、引领新常态是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我国经济发展的大趋势。在新常态下,企业要适应经济增速从高速转向中高速,经济结构从失衡转向优化再平衡,调控从总量宽松、粗放刺激转向总量稳定、预调微调。新常态既是企业发展的新环境和新要求,也是企业提质增效和创新发展的新动力(310328,基金吧)。
该负责人还表示,从整体看,中国大企业对宏观经济的低速增长适应能力较弱,尤其是钢铁、煤炭等行业受到了比较严重的冲击,表明了企业转型的严峻性。由于大企业规模巨大,内部管理复杂,在需要尽快作出决策时并没有给予灵活的反应。中国大企业的竞争力在2014年与2013年基本持平,说明我国企业仍在适应经济的新常态。我国企业仍要激发发展的活力,提高增长质量和效益,尤其要重视企业的盈利性和研发投入,谋求企业从量变向质变进行真正意义上的转型,从而成为真正引领经济发展的“龙头”。
2
民营企业盈利能力较强
研究表明,在经济下行的大背景下,国有企业和民营企业的营业收入增速和净利润增速都在持续下滑,显示出我国不同性质的企业对经济变化的适应能力不强。从整体看,民营企业规模小,但盈利能力和成长性仍强于国有企业,这也反映出多年来国有经济低效的弊端始终没有得到改善。
从榜单中的民营企业具体排名情况来看,2014年民营企业共有200家入围500强,比2013年增加了11家。在500强榜单中,有28家民营企业进入“千亿元俱乐部”,比上年增加了10家。其中,太平洋(601099,股吧)建设集团有限公司(3366亿元)、绿地控股集团有限公司(2522亿元)、联想控股有限公司(2440亿元)、山东魏桥创业集团有限公司(2413亿元)、正威国际集团有限公司(2338亿元)、冀中能源集团有限责任公司(2299亿元)、中国民生银行股份有限公司(2181亿元)、中国华信能源有限公司(2100亿元)、招商银行股份有限公司(2094亿元)等,收入均超过2000亿元,较上年的3家有较大增长。
在竞争力排名前100强中,民营企业占30家,较上年增加6家,其中有2家进入前十,分别是招商银行(600036,股吧)股份有限公司和中国民生银行股份有限公司。值得注意的是,这2家都是银行企业。
需要指出的是,在2013年世界财富500强榜单中,在92家入围中国企业中,有12家是民营企业,比上年增加了5家。其中,中国太平洋保险(601601,股吧)(集团)股份有限公司作为黑马首次进入世界500强,其排名达到166位。不过,虽然民企获得一定进步,但从总量看,无论是中国500强还是世界500强,民营企业入围数量仍太少。
对此,上海财经大学500强企业研究中心负责人指出,2014年,中国500强民营企业的发展呈现如下特征:
一是“民弱国强”状态仍持续。2013年进入500强的200家民营企业净利润总额为0.39万亿元,但17家银行企业净利润总额就达到1.23万亿元,占500强企业净利润51%,是所有民营企业净利润的3倍多。这是500强企业中银行业利润总额首次超过其余483家企业的总和。据统计,17家银行营业收入为5.52万亿元,仅占500强企业的9.7%,但以107.3万亿元的资产合计额与1.23万亿元净利润合计额,分别占到500强企业上述两项总额的60.8%和51%。这实际上是银行依靠自身的垄断地位侵占了民营经济和实体经济的生存空间,体现出中国经济一种不健康的发展状态。中国企业500强大量分布于金融、石油、通信等垄断行业,而民营企业在这些领域一直未能获得进入,这是500强企业持续“民弱国强”的重要原因。
二是民营企业保持快速增长,但增长空间受到限制。2014年入榜的200家民营企业营业收入总额为11.4万亿元,同口径同比增长了19.88%;净利润总额为0.39万亿元,同口径同比增长了17.62%。同时,民营企业人均营业收入为215.2万元,这比国有企业人均营业收入的173.5万元高出24%。同时,从国企和民营经济效益看,2013年,在300家国企中有42家亏损,亏损面为14%,亏损额合计为726.6亿元。而200家民营企业只有1家亏损,亏损额仅为0.5亿元。数据再次显示,民营企业的经营效率明显优于国企,但民营企业的规模相对国企始终无法扩大,增长空间受到限制。
三是民营企业创新能力投入和成果有所增加,但增幅弱于收入增幅。根据全国工商联统计显示,2014年民营企业500强中有398家企业投入节能环保、新材料和新能源等产业,占进榜企业的79.6%;有187家企业进入信息技术、生物科学、高端装备等产业,占进榜企业37.4%。民营企业技术创新和参与国际竞争能力不断增强,企业整体规模稳步扩大。民营500强企业2013年营业收入总额13.66亿元,比上年增加18.98%;资产总额达到11.63亿元,增长20.71%;吸纳就业738.03万人,增长11.18%。2014年研发投入总计2345亿元,比上年增长15.52%,增幅小于营业收入和资产总额的增幅,显示民企对于研发投入的重视程度仍然不足。
四是民企海外投资和业务明显增加。根据全国工商联统计显示,2014年民营企业500强中,有181家企业在2013年新增1035项海外投资,成为民营企业走出去的核心支柱,累计海外投资额165.19亿美元,海外投资收入达1503.98亿美元,年增长21.57%,国际化经营进一步深化。同时,海外并购的领域也有所拓展,从以往的资源、能源领域向高科技、金融、消费等领域扩展。从地域上看,北美、欧盟等发达地区成为投资热点,民营企业500强海外投资方式更趋成熟。2013年,在美国、加拿大开展经营的民营企业500强达到124家,比上年增加了32家,增长速度较快。
3
互联网大企业快速成长
此外,此次榜单尤其关注互联网大企业的发展情况。2014年入围竞争力500强有5家互联网企业,分别是电子商务公司京东商城、云计算企业巨头浪潮集团、中文搜索引擎百度公司、互联网综合服务提供商腾讯公司以及互联网技术硬件提供商三胞集团。可预计的是,未来会有更多的互联网企业进入到中国500强行列中。
其中,上述5家企业营业收入达到2700亿元,同口径同比下降了近30%;资产合计2650亿元,同口径同比增长了45%;净利润合计320亿元,同口径同比减少了10%,从利润率来看,排在所有行业的第二位。从规模来看,这些企业处于500强企业的中游,相比传统制造业、银行业等还是规模不足。而从资产来看,互联网企业增长较快,也反映出这些企业处于资本积累阶段。
上海财经大学500强企业研究中心相关负责人分析,从具体的企业来看,京东商城虽然在5家企业中营业收入最高,但是净利润为-0.5亿元,随着其在美国上市,成为中国互联网公司中最受瞩目的企业之一,公司市值达到246亿美元,盈利水平也趋于好转,预计2015年可以获利。浪潮集团和百度股份净利润均有一定程度的下降,浪潮净利润的增长率下降89.78%,而百度净利润几乎与去年持平,在云计算、大数据等新概念的驱动下,这些公司开始加大这方面的投资,未来的成长可以预见。腾讯公司是目前互联网大企业发展最好的,上海财大500强竞争力指数显示,腾讯排在竞争力的第15位,表现极为优秀,成为中国在互联网、新媒体、新技术、电商等各个方面的领军企业。
由此,该负责人表示,虽然入选500强的互联网企业还不多,但目前可以看到以这些企业为主的互联网模式和新一代信息技术对其他行业的影响。例如,家电连锁行业中500强企业的苏宁、国美等,批发零售中500强企业的百联、大商集团、永辉超市(601933,股吧)等都进入互联网行业,它们采取新的“O2O”模式进行创新销售,在市场上与京东、腾讯等企业进行竞争,极大地促进了这些企业的发展。
另外,对于很多500强制造类企业来说,服务化成为未来创新的主要模式之一。其通过不断强化面向客户的个性化研发设计、咨询规划、金融支持、供应链管理、在线监测维护等业务,构建柔性化生产方式,从而强化自身的竞争优势。
互联网产业在推动制造业的服务化、促进产业模式方面,从以产品制造为核心向产品、服务和整体解决方案并重转变等方面可以起到极大的促进作用,
不仅将改变我国制造业的粗放型发展模式,也将有利于将经济发展转到更多依靠服务业特别是现代服务业上来。
综上所述,中国互联网企业处在快速的成长期,但在诸多方面还是需要进一步的技术创新和服务创新,预计在未来几年会有更多的互联网企业出现在中国500强中,也会有一些世界级的互联网企业出现在国际舞台上。互联网企业将成为中国经济转型的核心要素之一,随着新技术、新模式的逐渐成熟,必将为中国大企业的成长带来更大的动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