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法律服务行业如何抓住这其中的机遇,顺势而上?
11月26日至27日,由中国社会科学杂志社、中国社会科学院拉丁美洲研究所、巴西圣保罗州立大学、智利安德烈斯·贝略大学、阿根廷国立科尔多瓦大学联合主办,上海财经大学承办,中国自由贸易试验区协同创新中心、中国—拉美法律研究中心协办的第四届中拉学术高层论坛在上海财经大学隆重举行。众多中拉顶尖专家、学者围绕“建构命运共同体,探讨中拉整体合作新进程”的主题,旨在推动中拉学术交流和中拉关系发展,展开了3场学术探讨与思想交流。
中国社会科学杂志社常务副总编辑王利民,上海财经大学校长樊丽明,中国社会科学院拉丁美洲研究所党委书记、副所长王立峰,巴西圣保罗州立大学经济学教授、孔子学院院长路易斯·安东尼奥·保利诺出席论坛开幕式并致辞。
会议就中拉两地之间的资源能源、基础设施、金融、农业、制造业、高科技、政治、文化等重点领域展开了深入的讨论,为中国和拉美的互利合作提供了新的思路和启示,为中拉共同体的长久发展献计献策。
中国社会科学院拉丁美洲研究所国际关系研究室副主任、副研究员谌园庭谈到,清洁能源将是中拉未来产能合作的重要领域之一,拉美清洁能源市场发展潜力巨大,而且各国的政策有一种导向性,希望推动清洁能源方面的发展。另一方面,中国在新能源部分领域里面有一定的技术优势,中拉在清洁能源领域的合作已经有了相当的基础。巴西圣保罗州立大学教授路易斯安东尼奥保利诺则表示,中国与巴西围绕科学技术合作已取得了一系列成绩,建议未来进一步鼓励双边企业开展市场交流,鼓励双边科研机构和高校来开展科技创新,加强国家科技体系的创新。他认为,两国企业共同感兴趣的领域包括生物能源、生物技术等。
中国对能源表现出极大需求和能源行业大力发展的同时,中国的能源立法也逐渐跟上中国能源行业发展的步伐。
律师在提供相应法律服务中必须对行业特点和最新政策有较好把握。与清洁能源直接相关的电力行业、生物燃料行业旺盛的资金需求,清洁能源企业融资业务还将持续增长,这都需要金融证券专业律师。新建能源项目,必然伴随着大规模的基础工程建设,这就是建设工程专业律师的用武之地。特别是国家能源结构从化石能源向可再生能源大力调整时期,核电、光伏发电、合同能源管理、节能减排、碳交易等已逐步发展成为新兴业务板块,律师业务随之迎来新的发展机遇。
拉普拉塔国立大学孔子学院安德雷亚·帕皮埃尔提出,中国在文化创意产业方面取得了很大的进展,现在中国也在和国际上其它国家展开合作,同时在文化创新方面也是不断向前推进,尤其是在出版、媒体、广播等文化领域。
“两国科技合作,鼓励这些科研机构和高校来开展科技创新,应当加强国家科技体系的创新,更多地支持国家的创新行为。”巴西圣保罗州立大学教授 路易斯·安东尼奥·保利诺认为。
随着中拉文化、科技方面的合作逐渐加深,一定面临到知识产权归属问题。保护知识产权实际上就是激发创新热情,激活企业竞争力和提高国家核心竞争力。当前,企业经营管理层知识产权维权意识和能力仍显不足,只有在专业的知识产权律师的服务下,才能保证企业尊重他人的知识产权,也才能切实维护好自己的知识产权,有了专业律师的帮助,企业才能将技术优势转化为知识产权优势,充分利用知识产权参与竞争。
对外经贸大学法学院院长、教授石静霞认为,现在越来越多的中国私企走出去,法律框架的安排非常重要。为应对挑战,国际法体系应该在中拉经贸合作中发挥更重要的作用。法律机制能够有效控制贸易和投资的风险。
随着合作的深入,交流的深入,我们将看到更多新的摩擦,中国社会科学院拉丁美洲研究所经济室副主任、研究员岳云霞提出。
中拉共同体的建立,在经济战略基础下,国家、企业及个人对拉美国家投资越来越多,在境外开展投资合作,承揽工程、劳务合作,或者并购投资、证券投资、联合投资,等等。
中国企业走出去所面临的法律问题也越来越多,对法律服务有着庞大的需求。比如,当地国对投资的限制、当地国对环保的要求、当地国在税收、劳动力等方面的法律规定等等。企业对法律服务行业的要求将会很急迫。对外投资需要提供更加专业的涉外法律服务,在此方面需要我们的法律服务有全球化的视野和全球化的职业能力。
另一方面,随着中拉合作的加深,商事纠纷也会产生,中国的国际商事仲裁机构也有更多的机会参与国际商事仲裁的审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