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报讯 一个跨校乃至跨区域的自由贸易试验区复合型人才“定制”项目,将从2014年秋季新学期开始全面启动,上海财经大学协同创新中心主要成员——上海财经大学、华东政法大学、上海对外经贸大学以及对外经贸大学将充分发挥各自学科特长,共同培养自贸区发展急需的懂得国际商贸规则的人才。
随着上海自贸区的建设和加快推进,专业人才的不足是最大的瓶颈之一。上海仲裁委员会仲裁员、上海融孚律师事务所高级合伙人尹燕德从律师界的挑战谈起,介绍到上海目前有1.5万律师从业人员,是五年前(7000人)的两倍多;五年前整个律师业年产值是45亿元,去年这一数字为80多亿元,并没有相应地翻倍。尹燕德说,这与目前整个律师队伍的人才层次不合理,以及知识界结构单一有关。比如,现在上海能够做“资产证券化”项目的律师很难找,因为传统法学院培养的毕业生根本不懂什么是“资产证券化”。
尹燕德说,自贸区的新需求,要求律师不只是一个操作人员,他们必须成为商业方案的策划者、起草者。这显然就要求商学院、法学院联起手来培养未来的律师。
对此,上海财大国际工商管理学院副院长、财大协同创新中心相关负责人魏航回应道,上海、北京等多个高校正在联手培养懂商业运营、投融资业务、了解国内外法务规则的复合型人才。这一联盟正式成员包括上海财经大学、华东政法大学、上海对外经贸大学以及对外经贸大学,上海海关学院、上海金融学院也将参与其中。培养将首先在四大成员高校的2014年在校专业硕士入手,一位硕士研究生可能有来自法律、贸易或金融等多个领域的多个导师,同时也有来自实务界专家指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