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新闻

上海财经大学股票研习社社长建议——股市有风险 别动生活费

来源:

字体:

易蓉
  走在上海财经大学的校园里,凑近三五成群的学生,很多学生都在讨论股市行情。在财大,好像不炒点股,不看点行情,就有点落伍。2006年,中国股市长达5年的熊市阵痛刚刚退去,牛市的喜悦接踵而来,也就是那个时候,对市场行情格外敏感的财经学子创办了大学生社团“股票研习社”。9年来,社团的发展也伴随中国股市的起落而起伏,这一波牛市的到来,使得这支社团再度集聚人气,成为上海财大人气最旺的社团之一。

  高中就成“小股民”

  经济学院数量经济专业大二学生潘成是财大股票研习社的现任社长,他介绍,去年秋季和今年春季的招新会上,社团的人气始终很高,目前已有360位会员。社团除了不定期组织讲座、实地探访参观证券行业相关单位以外,每天都会通过飞信、微信将专业的分析文本推送给会员。

  社团聚集了一批对证券感兴趣的学生,大多数都已经是有实际交易的小股民,其中还有不少资深股民,社长潘成就是其中之一。几年前,还在读中学的潘成就对股票交易表示出了深厚的兴趣,妈妈给了他10万元本金表示支持,“2011年,我买入了自己第一支股票600826兰生股份,买入价格大约8块多。运气比较好,当时正是低点,一入市就开始涨。”

  就这样,顺利的财富增加让潘成感受到投资理财的乐趣,假期里每天早早起床等待9时15分集合竞价,“当时价格的每一分涨跌都会牵动我的内心,我会紧紧盯着电脑看,涨了就很开心,跌了就很失落。上课的时候也会拿着手机看。”高考结束后的第一个交易日,潘成买了乐视网的股票,当时只有20多元,现在涨到一百多元,翻了很多倍,尽管中间曾经抛过,但在绝大多数时间里潘成都持有这只股票,对他来说自己就像伴随这家公司一起成长。

  炒股为媒进了财大

  炒股之前,潘成的兴趣是军事和历史,自从接触了股票就开始关心财经,也发现了自己对这一领域的兴趣,决定报考财经类院校。“当时我父亲还有些反对,希望我能报考复旦或者浙大,但是最后被我说服了。”

  从高中生股民到学习专业财经知识的大学生股民,更多的知识储备让潘成能做出更专业的判断,“看到数字背后的东西”。他举例说,以前看企业财报,只能看懂数字代表的业绩表现,但不知道数字背后的规律,“例如一间公司去年下半年收购了一家银行的部分股权,根据会计准则,这部分收益并不会计算到公司当年收益,而是计算入下年收益。也就是说我们可以判断这家公司的一季度一定会增长,从这个角度可以预测股价的变动。”

  有时候发现和观察一只股票也来自生活经历。有一次,潘成关注到光线传媒,这家公司出品过许多热门影片。有消息说即将上映的《不二神探》将成为该公司打造的又一神片。为了亲眼看看“神片”的效果,潘成特地买了零点场首映的电影票,结果影片大失所望,潘成当即决定放弃这只股票。

  兴趣导向第二课堂

  “开办股研社的目的不是鼓励大家炒股,而是学校以兴趣为导向开展的第二课堂教育。”上海财经大学经济学院李阳是股研社的指导老师。他说学生们的热情是最让他欣喜的地方,“这种热情不是来自股价上涨带来的刺激体验,而是财经类学子从兴趣出发,求知若渴的学习状态。”

  为了让学生们切身体验炒股,股研社每学期还会举办模拟炒股大赛,提供给学生虚拟账户和资本进行演练。2007年,由财大股研社在全市17所高校范围内发起的模拟炒股大赛吸引了4000多名学生参与。一个半月的时间里,学生们将所学习的价值分析、报表解读、政策判断等各项知识,运用到股票买卖中,实践成果通过虚拟收益体现,实现了用知识指导实践,实践成果又反作用于学生对知识的思考,在增强对知识掌握的同时,还帮助学生切实感受了股票市场。李阳说,股研社不是要教学生们一夜暴富,而是教他们正确对待股票市场,掌握股票价值分析的基础知识,“经过学习,学生视野的高度、广度都会不一样。”

  潘成就是一个很好的例子,加入股研社后令他骄傲的不再是简单的财富增加,更是自己在心态上的成长。“以前想做长线,但总是没耐心,拿不住,股价的波动会影响自己的判断。”现在自己更有判断,持股也稳多了。

  不宜过早介入股市

  对于越来越多在校大学生涉足股市,李阳认为这是在经济进入新常态下,学生走在时代前沿、紧跟社会热点并且学习能力强的表现,但这并不是一个值得鼓励的现象。“学生没有自身抗风险能力,时间精力有限,分析判断力也有待提高,不宜过早介入股市,还是应该以学为主。”李阳说,光是堵是堵不住的,要疏,教习知识的同时也要做生涯规划指导,这也是股研社工作的一大重点所在。“股市越是热就越要加以引导,如果股研社的同学都去炒股耽误了学业,那就违背了创办社团的初衷,过犹不及了。”

  作为股研社的社长,潘成也看到一些同学为了炒股甚至动用了生活费,而且过于被股票的波动牵动情绪,“我不赞成用生活费炒股,毕竟股市有风险,但如果有一点闲钱投入股市,也是一种人生阅历嘛”。

最新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