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华网上海4月19日电(记者陈爱平)上海财经大学17日发布的系列报告显示,我国农村金融渗透率还有待提高,金融普惠工作有待继续加强。
上海财经大学第八期“千村调查”主题为“农村基础金融服务的覆盖与使用”。在这次调查中,师生走访全国20个省市、自治区的30个县域,对走访地区县域金融办、具有一定贫富差距的乡镇、行政村及当地农户采用随机抽样定点调查和学生返乡调查相结合的方法对各个乡镇进行调研。调查领域包括农村金融机构的服务覆盖,农民对传统金融服务、新兴金融服务以及保险的使用情况等等。
从传统金融的使用来看,受访农户平均有13.9%的家庭从银行获取过贷款。收入越高的家庭获取贷款的比例也越高:年收入在10万元以上的家庭,有22.2%的比例获取过贷款;年收入在5000元以下的家庭,只有10.6%的比例获取过贷款。
有40.3%的受访农户曾经买过商业保险,不过保险的覆盖率仍然偏低。从收入分组看,高收入家庭购买商业保险的比例较高:收入在10万元以上的家庭买商业险的比例为61.0%;收入在5000元以下的家庭只有22.3%的比例买过商业险。从受教育程度看,高学历的家庭购买商业险的比例较高。
有25.7%的受访农户使用网络银行服务。网络银行在农村的普及率很低。此外,随着家庭年收入和家庭成员学历的提高,使用网银的比例越来越高。特别地,高中以上的家庭有44.3%的比例使用网银,而初中以上的家庭这一比例仅为17.2%,差距甚大。
不过,仅有有3.4%的受访农户购买过“宝宝类”理财产品。对于P2P,40.4%的受访者选择“不太愿意”,27.6%的受访者选择“根本没必要”。
报告建议,推进我国农村普惠金融,应在农村地区需要加强物理网点建设,并可考虑通过流动网点为村民定期提供服务;利用手机银行、代理银行和金融电子机具,实现对网点的有效替代;为互联网金融进入农村创造便利条件;推全民小额保险,提高农村居民的保险意识与保险覆盖率;设立国家普惠金融发展基金并颁布《普惠金融法》。(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