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新闻

如何推进上海特大城市农业农村现代化?要聚焦青年人才建设

来源:新闻网

字体:

青年报·青春上海 记者 刘晶晶 

推进中国式现代化,需要促使农业农村现代化,而在上海这样的特大城市中,更需要有特别的研究。在上海财经大学举办的“推进农业农村现代化:理论与实践”学术研讨会上,专家们提出,要聚焦农业农村青年人才建设。

上海财经大学校长、中国式现代化研究院院长刘元春教授表示,上海财经大学是以经济管理学科见长的百年名校,当前正着力通过改革创新实现加速发展。上海财经大学农经团队是非常有特色、有影响力的团队。他指出,农业农村在中国经济发展奇迹中扮演着重要的角色,农业农村经济是中国特色经济学体系的重要内容。推进农业农村现代化对中国式现代化的实现意义重大,上海这样的特大城市推进农业农村现代化需要特别的研究。

上海市农村经济学会副会长兼秘书长邵启良表示,推进中国式农业农村现代化是一项长期任务,需要进一步加强理论研究和实践探索。高校具有高层次人才密集、科研实力雄厚的优势,在中国式现代化理论与实践的研究中承担着重要使命。邵启良表示,将继续加强自身建设, 发挥好学会的平台作用,凝聚更多有志于农业农村的研究人才。

主题演讲中,专家们针对农业农村高质量发展提出真知灼见。发展中国家科学院院士、北京大学新农村发展研究院院长黄季焜教授指出,在未来,我国在推进农业强国过程中不仅要“做好自己”,还要“开放世界”“帮助朋友”。南京农业大学特聘教授、中国农业经济学会顾问钟甫宁教授则从农村“空心化”问题出发,引出了农村老年人精神慰藉缺失和心理健康问题,提倡跨区域社会资源动员,改善老年人与外界交流,以促进农村老年人心理健康,维护农村社会稳定与经济可持续发展。

本次会议由上海财经大学中国式现代化研究院、上海财经大学城市与区域科学学院、上海财经大学城乡发展研究院和上海市农村经济学会联合主办,上海国际金融与经济研究院协办,并得到上海财经大学科研处的大力支持。大会还专门设立了青年论坛。

青年论坛上,上海崇明生态发展研究院院长、上海市农村经济学会副秘书长郑培泉作了题为“推进上海新型农村集体经济高质量发展”的主题报告。他指出,当前上海农村集体经济改革突破单兵发展模式,探索从“农业生产”走向“乡镇工业”的发展路径,在制度改革、政策框架、实力水平和群众实惠层面取得了良好发展成效。但目前仍存在发展路径粗放单一、区域发展不平衡、发展动力软约束较明显等制约瓶颈。未来需要继续深化改革创新,推动要素资源优化配置,实现农村集体经济可持续、高质量发展。

上海财经大学讲席教授、规划处处长、城乡发展研究院副院长张锦华教授则基于2023年上海财经大学“千村调查——数字技术赋能乡村振兴”,介绍了数字乡村建设的总体情况、存在的问题、典型案例以及对策建议等方面的内容。数字乡村建设进展迅速,主要表现在乡村基础设施日益完善、数字赋能产业发展成效显现、乡村数字化治理效能提升等方面。但是,数字乡村建设也面临重接入、轻应用,数字技术赋能农业生产有限,数字化治理形式主义,乡村数字资源碎片化且共享不充分等问题,未来需要采取相应的对策措施促进数字乡村建设,缩小城乡数字差距。


最新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