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新闻

高校给4个自贸区打分谁最强?上海广东排名一二

来源:新闻网

字体:

中国自贸区发展进入第五个年头,经三轮批复,目前我国已形成1+3+7共计11个自贸区。9月16日,第五届中国自由贸易试验区论坛上,上海财经大学发布“上财中国自由贸易试验区发展指数”,上海、广东自贸区得分领先。


政府职能转变得分相对低


去年9月,上海财经大学首次发布“上财中国自由贸易试验区发展指数”,结果显示,综合总指数为68.37。

今年,上海财经大学项目组调研了上海、天津、广东和福建4个较早建立的自贸区,评估得出综合总指数、发展信心指数、创新力指数和影响力指数,得分比去年有所上升。

上海财经大学上海发展研究院、自由贸易区研究院院长赵晓雷介绍,中国自贸区的综合总指数为80.39,发展信心指数为80.96,创新力指数为81.04,影响力指数为80.73。

其中,信心指数表现主观判断和心理感受,传达企业和公众对自贸区未来发展情况的判断,创新力指数衡量自贸区的营商环境的优化效果,影响力指数体现了自贸区对区域经济发展和公众生活的影响。

分区域来看,上海自贸区综合指数为81.35,得分领先,广东、天津和福建分别为80.58、79.71和79.90。

赵晓雷说,经济统计指标数据印证,企业与公众对未来的发展充满信心与希望,自贸区的经济发展超出预期。不过,围绕政府职能转变的评分相对较低,推进以政府职能转变为核心的事中事后监管制度创新以及法治体系建设是未来的发展重点。

牛志勇任职于上海财经大学500强企业研究中心,是项目组主要成员,参与了调研评估的全过程。他坦言,去年调研时,除上海以外的三个自贸区都成立才一年多,很多改革措施没有落地,是综合总指数低的原因之一。

上述指数有何用处?牛志勇指出,自贸区改革措施出台后,企业能否执行、能执行多少、哪些措施没有被执行、企业执行有何困难,政府都了解不多,指数有助于政府了解情况,为决策提供参考。

牛志勇提到,商事登记改革节约了企业时间,受到九成企业欢迎,但有企业对一些改革措施存疑,比如“证照分离”,一个部门出台的措施可能不符合其他部门的规定。项目组会把这些调研发现反馈给政府。

今年4月,河南、辽宁等7个自贸区挂牌,中国现有11个自贸区。由于设立不久,项目组暂未将其纳入调研范围。


金融改革的步伐不会停止


会上,中山大学副校长、中山大学自贸区综合研究院院长李善民谈了几个自贸区方案的异同:都有行政服务改革,提升金融服务科技创新水平,吸引全球各地人才集聚,建立与国际接轨的知识产权保障机制,同时上海版定位高端,比如上市许可、国际人才吸引,广东版突出粤港澳科技合作,前海版更加突出深港合作。

“像南沙做跨境电商做得不错,去年网购金额有36亿多,今年上半年已经30多亿,增长率都非常好”,广东自贸试验区南沙新区片区管委会副主任、自贸办主任潘玉璋提出,希望在在营商环境,特别是知识产权保护、新业态的一些规则方面,能够多做一些工作。

上海市发展改革委副主任朱民在会上指出,自贸试验区核心任务是制度创新,是国家的试验田,不是地方的自留地,是制度创新的苗圃,不是盆景。

如今,上海自贸区已经进入“3.0版”改革。上海自贸区管委会政策研究局副局长王遵认为,应加大自主改革的力度。

他提到, 自贸区的投资贸易金融、政府职能转变等领域改革,很多都涉及中央事权、省市一级事权,自贸区能自主决定的改革并不多,因此很多改革只在特定领域由特定部门开展,比如投资负面清单都是“国家版”。

上海自贸区的一大特色是金融改革,但很多金融改革措施并没有在全国推广。“这当然是一种遗憾,但对上海来说也是一个契机”,王遵认为,尽管目前金融改革暂时放缓,但改革的步伐是不会停止的,现在是为今后更好地改革打好基础,营造环境,要做好准备,不失时机,等待窗口期。

采写:南都记者 嵇石 实习生 王婷  发自上海


最新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