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网迅(记者 刘晓晶)今天(1月18日),上海财经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正式揭牌成立。上海财经大学校长樊丽明上午说,马克思主义学院的成立是上海财经大学学科建设过程中的一个标志性事件,学校未来会进一步加大对马克思主义理论学科建设、马克思主义理论教学与研究方面的支持力度,更好地为培养卓越人才、建设鲜明财经特色的高水平研究型大学夯实多学科的研究基础。
记者了解到,上海财经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的前身可追溯到1950年上海财政经济学院建立的政教室,1960年学校重建时恢复马列主义教研室,1978年复校恢复马列主义教研室,1984年建立德育教研室,1991年在马列主义教研室和德育教研室的基础上组建思想理论教学部,2004年成立马克思主义研究院,2010年成立马克思主义理论教学科研部(人文学院思想理论教育教学相关人员并入马克思主义理论教学科研部)。
如今,新的马克思主义学院正是在马克思主义理论教学科研部和马克思主义研究院合并而成,也是在此前深厚的历史积淀基础上,通过不断梳理总结、找准定位,既回溯历史脉络、也面向现实需求之后高屋建瓴、顶层设计的结果。
上海财经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院长章忠民表示,上海财经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的成立,顺应了时代潮流和社会历史发展规律。在党推进“四个全面”、开拓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创新的道路上,马克思主义理论学科有着天然的优势,马克思主义学院也短短数年间在全国各高校广泛成立。在这个意义上,与其说高校建立了马克思主义学院,不如说马克思主义理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这面旗帜召唤和引领着高校一批从事马克思主义研究、具有坚定马克思主义信仰信念的学者们,尊重和顺应历史发展的规律和社会发展的需要,不断满足人民群众对于先进理论、先进文化的需求。
据悉,上海财经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是国内财经类高校中首个获得马克思主义理论一级学科博士授权点的单位,现有马克思主义理论一级学科博士学位授权点1个,马克思主义理论一级学科博士后流动工作站1个,马克思主义理论一级学科硕士学位授权点1个,有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研究、中国近现代史基本问题研究、当代马克思主义经济理论(经济类)等二级学科博士学位授权点4个,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研究、思想政治教育、中国近现代史基本问题研究、当代马克思主义经济理论(经济类)和制度经济学硕士点(经济类)等二级学科硕士学位授权点6个。在校硕士研究生、博士研究生60余人,博士后流动工作站在站人员近10人。
延伸阅读
上海财经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的主要特色
长期以来,上海财经大学在马克思主义理论学科建设和思想政治理论课建设等方面取得了较多成果,经过探索和实践取得了不少富有特色的成功经验。
第一,上海财经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凝聚了以程恩富教授、鲁品越教授为代表的、具有全国性乃至世界性影响力的马克思主义理论研究领域的专家学者,以及像章忠民、冯金华、范宝舟、马拥军等在学术潜力深厚的中青年学者。
第二,上海财经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具备完整的马克思主义理论学科建制和学科平台,规模不大,但立意较高、基础较好,有非常好的发展潜力。学院设有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思想政治教育、中国近现代史纲要、形势与政策等五个教研室以及马克思主义理论研究中心、马克思主义研究院、海派经济学研究中心等多个研究机构。
第三,上海财经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创办了学科领域内多个品牌性期刊和品牌性系列学术会议,在马克思主义经济理论建设方面多有建树。学院主办发行《海派经济学》(CSSCI)和《世界政治经济学评论》两本学术期刊,创立“全国现代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与应用经济学创新学术研讨会”等3个全国性学术品牌和“世界政治经济学国际论坛”1个国际性学术品牌,主编并出版“国外马克思主义经济学译丛”,在国内外形成了较大学术影响,使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最新成果走向世界。
经过多年的建设,在教育部学位与研究生教育发展中心组织的第三轮学科整体水平评估中,上海财经大学马克思主义理论一级学科,在包括北京大学、清华大学、中国人民大学等全国121家参评单位中排名并列第17位,名列前14%,学位论文质量、教师人均论文发表数双项指标均居全国第一,代表性学术论文质量总体居全国第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