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年报·青春上海记者 刘晶晶
上海财经大学成立数字经济系,东华大学探讨科技时尚的打造,记者了解到,2023年世界人工智能大会即将开幕,数字时代的到来,也促使沪上各大高校探索育人新模式。
◆ 上财成立数字经济系 ◆
本月,上海财经大学宣布,将在现有应用经济学一级学科下设立数字经济学二级学科,并新成立上海财经大学数字经济系,独立建制,自主开展数字经济相关人才培养、科学研究、社会服务等,并纳入上海财经大学应用经济学特区建设,为加快推进数字经济与实体经济深度融合提供人才支撑和智力支持。
上海财经大学数字经济系副系主任肖升生介绍了数字经济系的发展愿景。他表示,数字经济已成为全球要素资源重组、经济结构重塑、竞争格局重建的关键力量,数字经济高质量人才培养和高水平科学研究已成为国内外一流高校及科研院所排兵布阵的重点方向。
据介绍,接下去,在人才培养方面,数字经济系将充分发挥上财学科特长,倡导学科交叉和校企联合,汇聚校内外一流师资,学习借鉴国内外优秀培养模式,以国家基础学科拔尖人才培养基地和应用经济学Ⅳ类高峰学科为支撑,通过建设数字经济专业急需的一流系列课程,联合阿里巴巴集团等知名企业出版数字经济专硕系列教材,形成引领国内数字经济人才培养的“上财方案”,为各行各业输送国际视野宽广、学科基础扎实、洞悉前沿科技、服务国家发展战略的高水平、复合型人才。
在科学研究方面,数字经济系将重点关注国家和地方数字经济战略前沿,立足关键技术突破和重大发展需求,依托学校在经济、金融、管科、统计等领域的学科优势,聚焦面向数字经济的市场机制设计与政策评估、数字驱动的经济预测与决策、数智化平台经济监管与治理和数字经济风险管控与安全计算四大领域。与此同时,组建优秀团队,通过学科交叉、实验室建设,产出一大批支撑国家和区域数字经济发展的标志性成果,逐步打造数字经济科学研究的“上财品牌”,并及时将前沿研究成果反哺人才培养。
在社会服务方面,数字经济系将主动对接国家和区域重大战略需求,积极履行社会责任,为我国数字经济发展提供智力支持。力争在数字经济智库建设、知识传播等方面形成“上财特色”。
据悉,今年,数字经济系与经济学院联合招收了首届27名专业硕士研究生,开启了数字经济实践型人才培养。今年9月,将从入学的本科学生中选拔有志于从事数字经济领域研究,并有攻读博士意愿的优秀学子组建“数字经济实验班”,通过本博贯通模式,开启数字经济复合型研究人才培养。
◆ 东华探讨数字管理人才培养 ◆
而在东华大学举办的“科技碰撞时尚,管理谱写新章丨数字时代管理教育创新高峰论坛”上,专家共同探讨数字时代高素质复合型人才培育新方向。
“科技自立自强是国家强盛之基、安全之要。”曾先后获得国家科技进步二等奖、国家技术发明二等奖等奖项的中国科学院院士、材料科学与工程专家朱美芳在论坛上这样表示。深耕纤维领域三十余载的朱美芳多年来致力于“有机/无机杂化实现结构功能一体化”研究。她介绍到,建立聚合物纤维全流程功能化技术体系能够有效解决合成纤维兼具功能性和舒适性的难题,从而推动我国纤维质量“由低到高”、产业“由大到强”。
“世界是由材料组成的,没有材料就没有世界,材料科学引领着未来发展。”朱院士指出,下一代纤维发展谱图将是基于材料、电子、信息、机械、生物等学科领域的技术突破与交叉融合,以智能化、超性能、绿色化为特征,具有多功能、多结构、多材料特性,可对传统产业集群起到高渗透性、颠覆性、变革性提升效果的新一代纤维。
“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带来了新的挑战和机遇。”东华大学旭日工商管理学院副院长刘长奎表示。论坛上发布的东华大学MBA/EMBA/MEM/MPAcc/MF/MIB2024全新培养方案,也在旭日工商管理学院专业学位教育中心数字IP形象代言人“华小织”的介绍下亮相。
据介绍,东华大学旭日工商管理学院专业学位教育中心采用大平台培养、多项目运作的模式,打通专业边界,共享学校优势平台资源。首创以设计思维为核心的专业学位培养模式。学院依托与国际顶级商学院广泛建立的交流与合作项目,鼓励学生积极参加海外交换、暑期游学、联合培养等项目,拓展学生国际视野。职业发展是专业学位教育培养的脉搏,学院为学生提供全方位职业发展支持,并为创新创业的同学提供强有力的基金与基地支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