融媒上财

深入推进主题教育 学习党的二十大精神 “中国红色资本研究:历史溯源与现实意义”研讨会顺利举办

来源:新闻网

字体:

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有着丰富的理论内涵,其关于“要历史地、发展地、辩证地认识和把握我国社会存在的各类资本及其作用”等重要论述,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经济学理论创新的重要思想引领。在各类资本之中,公有资本对我国经济发展有着独特且关键的作用,为此,对公有资本的形成和发展进行历史追溯是一个极为重要的理论和现实命题。在这一背景下,上海财经大学经济学院、中国经济思想发展研究院、中国人民大学经济学院、上海市社会科学创新研究基地“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经济学话语体系创新研究”于2023年4月28日联合举办了“中国红色资本研究:历史溯源与现实意义”研讨会,旨在对中国公有资本的最原初形态和基础形式——红色资本,进行历史溯源、调查研究以及理论解析。来自中国人民大学、复旦大学、上海财经大学、哈尔滨工业大学(深圳)、上海对外经贸大学、上海理工大学、上海应用技术大学、《财经研究》编辑部、《社会科学报》等多个单位的50余名专家学者及师生参与了此次研讨。这也是上海财经大学经济学院深入推进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主题教育的重要活动之一。

研讨会伊始,上海财经大学经济学院党委书记、中国经济思想发展研究院王昉教授进行致辞。王昉教授基于习近平总书记关于“资本”问题与“在全党内大兴调查探究之风”的一系列重要讲话,从历史溯源和研究方法两个方面阐释了“红色资本”研究主题的重要意义。王昉教授指出,红色资本家、红色企业在革命战争年代、新中国成立之初以及改革开放等历史阶段都做出过重要的贡献,要“历史地、发展地、辩证地”研究红色资本。目前对于红色资本的研究还不充分、不深入,政治经济学、经济史、思想史学等学科应该重视对这一内容的研究。在研究方法上,她提到,对红色资本这一重要问题的认识来源于调查研究,目前全党正在大兴调查研究之风,习近平总书记对于调查研究也有系统、深入的论述,是我们主题教育学习的重要内容,为此今天的会议也是我们结合主题教育、研讨学习调查研究的重要活动。

接着,上海财经大学经济学院、中国经济思想发展研究院、“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经济学话语体系创新研究”基地负责人马艳教授基于现实和理论两个立点对研讨会进行了总体介绍。从现实立点来看,马艳教授指出,其团队在刚刚结项的教育部哲学社会科学研究重大课题攻关项目“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经济思想研究”中,一直高度重视调查研究。在由杨志教授牵头开展的诸多实践调研中,关注到了华润这一特殊的研究对象。尤其是华润的发展历程可以说是中国红色资本发展的一个现实案例。从理论立点来看,以华润为代表的红色资本的来源、去向和运行等都有其独特的规律和特征。同时,红色资本的研究为剖析公有资本的形成和积累问题提供了新的思路。因此,基于现实和理论立点,对中国红色资本这一问题进行更为广泛的实践调查和更为系统、深入的理论研究具有重要的现实和理论意义。

随后,中国人民大学经济学院、哈尔滨工业大学(深圳)马克思主义学院“华润红色资本研究”课题组负责人杨志教授,围绕“中国红色资本溯源、资本运作以及历史和现实地位”进行了主题发言。“红色资本”是中国公有资本最原初形态和基础形式。杨志老师强调,从其本质来源上来看,“红色资本”的原始积累不是来自“血和肮脏的东西”,而是来自中国共产党人的“鲜血和生命”。从其预付资本运作的角度看,它不是来自资本家或作为资本家幼虫的货币所有者,而是来自中国共产党的伟大建党人,包括林伯渠、毛泽民及其执行者钱之光、周恩来、陈云及秦邦礼等。从其历史地位和现实地位上看,它不仅成为支持中国革命时期(红区和白区)的物质和资金方面来源,而且成为中国公有制建立的经济基础和中国共产党的执政基础;不仅为改革开放和消灭我国绝对贫困提供了不可或缺的经济支撑,而且还为新时代中国资本参与国内外经济大循环提供了巨大的经济力量。

在研讨环节,上海对外经贸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王朝科教授指出,资本问题是一个很复杂的问题,如何在历史和逻辑相统一的过程中,科学界定、合理抽象出资本的内涵范畴,从而形成系统化的理论是本研究的难点。上海财经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丁晓钦教授结合党的二十大报告提出的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这一主题指出,红色资本是在一定的社会背景、根植于革命的实践产生的,那么,在新时代如何发挥红色资本的重要作用具有重大理论和现实价值。上海财经大学经济学院冒佩华教授围绕“如何理解市场主体是资本”以及“红色资本、红色企业和红色资本家之间的关系”两个问题提出了自己的思考和理解,并强调了红色资本这一问题研究的重要性。上海财经大学经济学院陈波副教授指出,红色资本这个概念的提出非常重要,但是如何对其概念进行界定和区分,以及政策层面上如何去引导是当下亟待解决的问题。上海应用技术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申唯正讲师指出,红色资本是历史生成概念,华润则是中国红色资本发展的历史例证。那么,新时代如何对红色资本进行价值导向是重要的研究问题。与会的其他专家学者也围绕红色资本的溯源、红色资本的定位和内涵、红色资本对中国式现代化建设的作用等问题展开了深入的探讨。

最后,马艳教授进行了总结发言。马艳教授对“红色资本”研究的科学性与重要性予以充分肯定,并提及两点:一是对于“红色资本”的概念界定,应将其置于特定的历史范畴下充分考量,以准确把握其一般性与特性;二是对“红色资本”的历史溯源、调查考证及理论研究,为剖析公有资本的形成和积累问题提供了新的视角,期待相关研究能够持续、系统、深入地推进。

本次研讨会圆满落下帷幕。上海财经大学经济学院、中国经济思想发展研究院、“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经济学话语体系创新研究”基地将继续深入研究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以马克思唯物辩证法为指导,立足于中国经济发展实践,综合运用系统分析与细部分解相统一、抽象研究与具体叙述相统一、历史逻辑与理论逻辑相统一的研究方法,耕耘在马克思主义经济学理论研究阵地之上。

(供稿:陈尧、伊思静 供图:胡淼 编审:田大有 收稿日期:2023年5月6日)



最新新闻